学习深一度 总书记考察的这个地方 让老百姓“榴”住幸福
在离开第六埠村时,总书记说,去年以来,我国其他一些地方也遭受了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我都时刻关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时有发生、防不胜防,要持续抓、反复抓。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
这次主题教育,就是一次党性党风党纪的集中教育。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这次主题教育为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积累了新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服务中心任务、力戒形式主义、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等。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全党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有些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解决了,有些问题是硬骨头,但不能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必须要做,要向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这次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二批更加注重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引导全党紧紧抓住强基固本这一重要任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绩实效,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努力交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答卷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这场新的学习竞赛中,学出政治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为民情怀,学出斗争本领,学出清醒坚定,不断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出什么效果等重大问题,推动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
紧扣首位任务,主题明确、主线突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把破和立统一起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丁小溪、王琦、高蕾)(《人民日报》2024年02月02日第01版)。坚持力戒虚功,从严从实、善作善成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正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以茶酒妙喻文明的多彩共生: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相互成就,共同开辟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历史上,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身体力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国的文明观,道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全人类共同价值直面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问题,在求同存异、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基础上形成价值最大公约数,为人类选择正确道路提供科学思想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
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红海之滨,中沙联合考古队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遗迹,为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中埃联合考古队让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现于世人面前近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携手点亮文明交融之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对解决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拓展人类文明进步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个别国家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大搞意识形态对抗,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也深知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去,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古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翻开各国文明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当焰火在鸟巢上空打出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样,古老的中国智慧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带给世界深深的感动。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构建方式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沛养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